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
历史的长河在不断流动,地球上的万物也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。2500多年来,曾经有过许许多多关于“野人”的报道和传 说。
  
  在辽阔的神州大地,有关“野人”的传说,也有上千年的历史,我国古代的书籍中曾有过许多关于“野人”的记载和描述,仅“野人”的外号和别名就有几十种之多,如“山鬼”、“毛人”、“罴”。“擂”、“狒狒”等。当然,我们很难判断在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民间神话中,哪些是纯粹的信口开河,哪些是有根有据的事实。
  
  我国关于“野人”的记载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,古书上曾这样说过,周成王时,西南一相蕃国有人捉到一只狒狒(古代对“野人”的称呼之一)献给相蕃国国王。古书中对“野人”的描述与现代“野人”十分相像。 著人诗人屈原也曾以酷似“野人”的动物为素材,写了一首 《九歌·山鬼》: 若有人兮山之阿,被薛苈兮带女箩, 即含睇兮又宜笑,子慕予兮善窈窕。 我们知道,屈原的老家就在现在湖北神农架南的姊归县,屈 原笔下的“山鬼’与神农架的“野人”是一种巧合呢?还是真实的 记录? 唐朝、清朝也都有过关于“野人”的记载。 神州文化,渊远流长。在不同的历史时代,对“野人”的记载和传闻也都不一样。在西方,自古罗马时代就有关于“野人”的描绘。 那么“野人”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,它又是怎样活动的呢?
 
  根据史书记载和许多目击者的描述,“野人”的基本特征是: 成年的“野人”高约2米,直立行走,腿稍弯曲,没有尾巴。“野人”全身除面部、手掌、脚掌外,都长有棕红色或麻色或灰色甚至白色的毛,毛细软而具绒。“野人”头发较长,前面可遮住额头或面部,后面自然披于两肩,好像梳披肩发的妇女。“野人”的头不大,颈部转动灵活自如,矢状肌发达。“野人”面部肤色较深,鼻孔上仰内陷。额部和胸部前突,手臂短而下肢长,手脚同时着地时,前低后高,手臂能自由转动。脚长29—48厘米,比人脚长,脚形前宽后窄,无足弓,大脚趾与其余四趾对立。
  
   “野人”有的过着小家族生活,更多的是过着单独生活。这种活动方式与别的高级灵长目动物的活动有所不同,不是过着群体生活,这可能是由于为了减少食物竞争的压力和防止近亲交 配的缘故。(编辑:苏鹏)
1

评分次数

返回列表